2016年10月12日,在神舟十一号发射前夕,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科普发展中心主办,青蜜旗下社团经理人承办的航天科普讲座沙龙活动走进北京航天中学,其中对话环节中,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副主任霍利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主编庞之浩、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航天科普作家赵洋、北京市航天中学校长柳学袖、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张云翼、青蜜创始人雷永青进行了一场“如何做好中小学航天科普教育”的讨论。以下为讨论实录。
雷永青:大家好。我是青蜜创始人雷永青。今天非常有幸来到航天中学,在两位专家的讲座之后,我们来进行一场讨论:如何做好中小学航天科普教育。第一个议题是“航天科普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多么重要?”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问题,但是确实也值得我们来谈一谈。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有航天中学的柳校长,还有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的张馆长,你们一直在做直接面向学生的一线教育和科普工作,我想先请你们两位先来讲。
柳学袖:我觉得现在科普对孩子的培养特别重要,孩子的动手、动脑、开拓创新能力,都和航天科普有关系,所以我们航天中学也是一直立足于做这样的事情。今天能有幸请来庞老师和赵老师为我们讲解航天知识,我们也特别受启发,从同学们的掌声里都能反映出孩子们对科技知识的喜爱和勤学认真的态度。我觉得未来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孩子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至于现实与幻想融合的能力都需要用科技来支撑,所以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科技专家走进我们校园,走近我们的孩子,给我们更多的科技上的引领。
雷永青:柳校长讲的非常好,航天中学一直以科技教育入手,而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也一直以航天科普教育为特色,那么请张馆长也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张云翼: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因为我本身也是一名老师,做了十年的物理老师,我们上一节课既有知识的目标、技能的目标,还有情感的目标。我觉得航天科普这部分内容,它很容易和我们的中学教育相结合,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物理、生物识、化学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结合航天科技,它能让课程更加的生动活泼,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这是从知识角度上讲。从能力上讲,航天科技其实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科研人员,他们发挥着主动的意识来做这个工作,而作为学生来说,如果从小能接受到科学方法、团队协作的教育,一定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今后的成材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从情感角度上来说,现在我都能很深切地感受到,航天科普在中小学中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而那种民族自豪感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的知识、还是能力都获得提升,最终还希望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所以从这三个目标上,航天知识科普和我们的教学相结合对我们国家整个的教育事业肯定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雷永青:感谢像张馆长这样奉献于面向中小学生的一线科普教育工作中的人,两位专家也是一直在从事航天科普工作,庞老师您先说说航天科普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意义有多大。
庞之浩:我们国家的航天发展非常快,现在和未来最缺的就是人才,所以我觉得对中小学生进行航天科普传播,就是在同学心中埋下一颗航天的种子。航天到底是什么?航天不神秘,航天就是我们身边。我们平时看到气象卫星云图、看卫视都跟航天有关,包括我们穿的气垫运动鞋,包括方便面的干菜叶、数字血压计、超市用的条形码都是航天技术转来的。航天技术既有直接应用效应又有间接应用效应。通过我们的传播可以让同学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最后加入到我们航天队伍当中。希望学生们好好学习,了解我国的航天技术到底是什么样的,还要知道一些原理,这样对于培养航天的兴趣很有好处。
雷永青:谢谢庞老师,刚刚庞老师在演讲中讲到一张图片中有他的父亲,我相信他也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最终从事了这个行业。赵洋老师,您是青年一代航天科普的领军人物,您发表一下看法。
赵洋:我觉得航天是尖端中的尖端,是高科技的集大成者。落实到中学生中,它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最好的应用题的应用环境,我们学到的数理化甚至是英语的知识都可以分解到实实在在的航天任务和航天行动中去,而且航天是直接指向人类最高的未知也就是太空,哪个同学不向往太空,不向往星空,所以我们多了解,多把自己平时所学所思所想跟航天发生关系,也就跟自己的理想、梦想,进而跟我们整个国家的中国梦,跟整个人类的太空梦产生共鸣。
雷永青:我们知道除了航天科普教育工作者在一线做科普工作,我们的科协组织、科普机构也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霍主任一手策划了今年科普新媒体创意大赛的主题“航空航天,创想未来”,我想问问霍老师航天科普教育对青少年有什么意义?
霍利民:我们这个科普新媒体创意大赛有很多同学投稿,我们很多评委都对同学们的作品感到非常惊讶,惊讶于那些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我觉得从科普工作的实践来看,对青少年的作用在于启发智慧。曾经有一个科普专家讲过:神秘深奥的科学像一个大的苹果,我们像是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咬第一口的小蚂蚁,通过科学家向我们宣讲科普知识,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启发智慧的窗口,有了这样的窗口,我们再来看生活看周围的人和事情,就会觉得生活很有意思。我想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的意义就在能感受到生活很有意思,同学们如果想要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追求到幸福和快乐的话,需要从现在做起,把每一点基础知识好好地学习,随着年龄增长,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积累的科学素养都会让他们成为参天大树,这就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雷永青:霍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一定对学生们有很大的启发。虽然说航天科普教育意义非常重大,但是事实上在航天科普教育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想请各位来列举一下遇到的困难。
庞之浩:我们航天科技是各项科技发展的火车头,也是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领域,所以在航天科普过程中对于我本人来讲最大的困难就是保密和科普的矛盾,很多地方需要保密,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既不泄密又能传播航天知识这是一个不容易办到的事。第二点,航天知识比较深奥,如何通俗的有趣的介绍给同学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科学家都比较严谨,但是有时候过于严谨的话用词、表述可能同学们不太能懂,所以我们需要跟一些科普专家,还有新媒体结合,让它既科学又有趣。第三个就是时间。我们一线的科学家懂得很多,但是他们很忙,要处理好科研和科普的关系也不容易。习主席最近说了,科技和科普是科技发展的两翼,所以希望有关领导在政策、资金方面能给予更大力的支持。
赵洋:我是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工作,中国科技馆每年都进行观众调查,调查观众最喜欢看哪些科技内容,最喜欢哪些科技展品。结果既令我感到高兴也令我感到忧虑,高兴的是我们的年轻观众往往都最喜欢航天、天文学,跟太空有关的,但是最不喜欢的展品往往也是这方面的展品。对我们科技馆来说,怎么把航天科技这些硬梆梆的知识原理变成科技馆中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展品是非常考验我们聪明才智的。刚才我给大家展示的三个都是好莱坞大片的预告片,我也很想找中国优秀的航天题材的电影,但是很遗憾并没有。也就是说航天科技的内容想要深入人心,需要各个领域的人士一起努力,也需要在座的各位包括老师学生在内广大科普受众多加理解我们的航天科普工作。
雷永青:赵洋老师在中国科技馆,会有更多更全面的资源,而我们东高地科技馆是以航天科普教育为特色,张馆长你们在工作中有没有碰到一些困难?
张云翼:首先从老师这个层面来说,要求我们老师了解相应的航天知识,这一块虽然我们馆的老师讲得不错,但是离同学们心目中的要求还是有一些差距。第二个我也经常跟学生交流,问他们喜欢不喜欢到科技馆体验项目,制作一些相关的东西,同学们回答都很喜欢,但是目前的能力还达不到。有的学校一学期也就组织一两次到科技馆,同学们才有机会来做火箭模型飞机模型参与体验项目,尽管很喜欢但是平时没时间,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学习上。所以这也是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问题,专业文化知识和学生正常的兴趣爱好,甚至是对学习有帮助的兴趣爱好如何平衡,达到综合素养的提升,这都值得教育者思考。
雷永青:谢谢张馆长,提出了一些深刻的问题,我们知道航天中学是以航天科普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从各个方面都透露了这些细节,但是这样的特色在北京甚至全国并不多,我想问问柳校长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定位和特色,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柳学袖:我们东高地是航天发祥之地,所以我们叫航天中学,我们打造航天科技特色是义不容辞的,进行科普宣传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尽管开了很多校外课程,也搞了很多科学基地,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多科技比赛和学习科技知识的平台,组织了一系列的工作,都围绕着航天。但是我们遇到最大的两个困难,第一个跟庞老师说的一样,科技老师匮乏,所以我们的课程就把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相结合。我们的太空种子种植基地由生物老师来做,航天人物就是由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来传递,科幻画让美术老师来指导。然后我们特别幸运的就是有东高地科技馆,我们也开发自己的老师队伍,跟科技馆的老师结合,请专家来进行讲座。今天特别有幸请到两位专家,就是觉得时间不够,我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一个艺术和工作、生活结合得这么密切的讲座,语言平实,信息量之大。但是我们的老师要讲到专家的水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磨砺,也需要很厚实的知识储备,所以专家的引领和老师队伍的培训是我们的第一难题。第二个难题就是如果孩子们能直接参与直接接触直接体验科技的东西,这就对学生喜好科技、爱上科技、从事这方面的事业有更好的帮助,我们这个地区有航天博物馆,老师孩子都能去参观,但是太有限了,我也是呼吁高尖端知识的普及能得到关注,多给我们建设这样的科普机构。人才的培养、政策的把握加上资源的匮乏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和宣传,能给我们基层学校更多解疑的方略,把科技专家请到我们学校来,让科技专家更多的走进校园,走进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亲眼目睹我们科技专家的风采,更加亲身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雷永青:感谢柳校长的发言,讲到了困难,而且对困难的理解很专透彻,我们在这里提出了问题,当然也希望用更简洁的方式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我们第三个议题就是对中小学航天科普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上有哪些建议?
赵洋:我想还是建议跟我们日常的活动相结合吧,刚才讲到的引力跳板技术是美国的老师带着学生们模拟太阳系和航天器等,这完全可以在体育课做,体育课还能把航天员的三维滚轮给同学们体验一下,化学课可以学习怎么合成火箭燃料,物理课来看一下火箭的反冲原理等等,把航天知识和我们平时的日常行为结合在一起,我中有航天,航天中有我,慢慢的我们这个氛围就越来越好了。
庞之浩:我们会多给学校带来资源,比如今天我们就给学校带来了《国际太空》杂志,这一期正好就是介绍天宫2号,另外也介绍航天60年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这样呢孩子平时通过看这些杂志就能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的航天技术。然后建议孩子们还是要实地接触一些科技馆的活动,包括中国科技馆、东高地科技馆,进行一些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孩子们可能会航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有更大的兴趣。
柳学袖:我就建议科技专家更多地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让学生亲眼目睹科技专家的风采,亲身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霍利民:我建议同学们能完成三个“一”:知晓一位航天人物、写一篇作文《假如我是航空航天代言人》,画一幅航空航天内容的科学幻想画。发挥青少年对宇宙探索的求知好奇的品质,幻想一下未来生活中是否能实现。
张云翼:我给老师们提个建议,就是在教学设计上,其实我们的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环节可以结合航天知识。第二个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发现一些物理现象、航天现象的时候多用我们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去思考和解释。
雷永青:我在这里也有一个建议,我们青蜜旗下的社团经理人在做大学生社团拉手中小学社团的工作,我们看到航天中学也有很多社团,我想这个吸引高校中航天科技社团拉手中小学社团的成长计划,应该也可会对航天科普教育有促进作用。感谢给位老师参与讨论,希望我们的今天的沙龙和建议能对中国航天科普教育带来一股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