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天翎,湘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在读。作为电子杂志《荒启科幻》文编,他称得上是个资深科幻迷,天翎创作的科幻小说《超忆人》在自家杂志上连载。本次大赛中,邢天翎的作品《细菌核战争》以瑰丽的想象、专业的知识和悬疑氛围,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邢天翎是我早期写科幻时,笔下的一个人物,我自己非常喜欢,所以就把他当做了笔名。”直到采访结束,我才得知这个名字的来由。
天翎上小学时就写过科幻小说。不过,那个时候的他还没有接触过真正意义上的科幻文学,其早期作品都是自己随心所欲地写,想到或梦到什么,都统统记录下来。直到高中二年级,天翎才开始接触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原来“科幻”还需要考虑严谨的世界观和设定,不是只有天马行空的幻想就可以称作“科幻”。
《终结者》系列电影是天翎的科幻启蒙,他观看此片后曾受到极大震撼。和很多男生一样,天翎很喜欢电子游戏。可以说游戏让他真正跳进科幻这个“大坑”。游戏改编的小说《质量效应》是天翎看的第一套科幻小说。他谈到,“质量效应”无论是游戏还是官方小说,都包含着严谨且详细的科幻设定,和前所未见的太空歌剧情节,带他进入一个浩瀚且新奇的世界。同时,“光环”系列也是他非常喜欢的一款游戏。受“光环”游戏以及小说的影响,天翎创作的科幻小说常常是依托于科学技术的“硬科幻”——合理地对科技进行展望与延伸。
他认为,如果要写科幻小说,至少得了解科技知识,各种领域都要有所涉猎。由于知识所限,过去写的科幻小说中涉及“硬科幻”的并不多,后来积累了一定阅读量才敢尝试这种风格。当他需要设置有关电子技术、太空宇宙的桥段时,会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并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描写。在创作《细菌核战争》的过程中,为修补科技硬伤甚至咨询过生物技术专业人士。不过他也提出,过于追求“硬”的科幻而不顾故事本身是不恰当的做法。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阿西莫夫的小说《神们自己》中,电子通道与平行宇宙、外星人的描写十分出彩,可惜后半部分的故事性大大降低,读起来略嫌无聊,结局变得异常“尴尬”。
与大部分同龄人不同,天翎从小就对医学杂志爱不释手,在生物、医学等方面有极大兴趣——作品中大量的生物知识可以反映这一点。他讲到,以自己现在的经验还不足以驾驭宏大叙事小说的写作,便从微观环境入手,生物题材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创作《细菌核战争》的灵感则缘于一篇未知名字的报告。那篇报告中讲到:中国的计划生育非常失败,政府应该开放计划生育,把人口挤向邻国,让其他国家不好在自己本土用大规模杀伤武器,而本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第一时间消灭敌国。天翎看完之后非常生气,心想鹰派人物的作风也不过如此,马基雅维利式的照搬。他在气愤之下写出了《细菌核战争》,作为对这个报告的回应和嘲讽。
这篇文章中,也存在一部分对历史的映射。“细菌大战”便是反映两次世界大战总体战的残酷。哈耶克说过“世上也有比他更聪明的经济学者,只不过死在了战场上”,智菌的死亡实际上就是对这一观点的解读。
尽管天翎对生物和医学的兴趣从未消减,但现在只会把它当做爱好,不会考虑往专业方向发展。有主业糊口的前提下,科幻可能成为一项长期的副业,“或许将来会考取创业写作的研究生”。他的兴趣比较杂,还有对计算机硬件了解和装配,时不时给别人提供脑洞,收集各种科技历史资料,经常会翻墙找一些新奇的东西看。
在访谈最后,他表示自己最大的遗憾是学校里没有志同道合的人。“湖南这里的小城市爱好科幻的人很少,像北京、上海一类的大城市,这种观念会更加普及。”幸好天翎在网络上认识了许多科幻迷,尽管不在一个城市也很幸福,“不然一个人走这条路动力不会这么充足,科幻迷最重要的,就是彼此之间的联系。”
编者注:《荒启科幻》是由邢天翎、廖家渣叔、賀賀呵呵等几位科幻迷自发组织成立的科幻电子杂志,于2015年成立。杂志的一大特点是插图精美,发扬这一优点的同时,他们也在逐步提升文章质量。《荒启科幻》现阶段为免费公益电子杂志,正在和有读故事展开积极合作。近期,他们正筹备制作一个科幻RPG游戏,制作团队核心位于湖南,成员来自天南地北,甚至包括海外留学生。该团队成员均为自愿参与,将使用RPGmaker进行制作,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