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意(笔名)一名在北京语言大学学意大利语的姑娘。刚本科毕业,即将前往意大利留学。
刚结束她的采访时,我居然一下没能整理好自己的思绪,因为我险些被她跳跃的思维给带偏了,本来写好的采访提纲差点用不上。采访过程中她还笑着问我,她是不是我采访对象里特别非典型的科幻作者。
思维上的跳跃,源于她的阅读路径“杂”而“乱”,没有哪一个文学类型对她的创作有主导式的影响,更像一种大乱炖杂糅出来的状态。主料是幻想和爱情,网络文学和同人亦有很大贡献。因此她一直非常羡慕一些人,有丰富而且系统性的阅读量,或者是深耕某一个类别,对它了解广袤而深刻。
这也正是她在创作上所呈现出来与其他科幻作者不一样而且非常鲜明的地方。
在小学的某次活动中意外的领取到一本翻译的短篇科幻小说集,从此开始接触科幻。从初中开始写小说,然后有慢慢投稿,参加一些比赛。
她和其他科幻读者有一点不太一样的地方,她不是《科幻世界》的读者,到现在为止可能看过一两册,一直不存在科幻作品的持续输入,经常是偶尔看一本算一本。她说自己看书特别杂,捡到什么看什么,所以也不好说是什么和科幻结的缘。
对她来说,更贴切描述她阅读方向的词应该是:泛幻想。她说:“所有不存在于现实中的元素都是新鲜而有趣的。西式奇幻、现代奇幻、武侠玄幻,或者几年前的某种提法‘轻幻想’,就是现实题材夹杂一点幻想元素。科幻是这个特别大的范围中的一部分。”
关于阅读的类型,有时候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基于读者的个人经历,这个东西在不同的包装下(类型也是包装的一种)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但是内核的效果是相似的。
以下是对岚意的采访实录:
您是如何定义“科幻”的?
科学幻想。相比较于其他的幻想类型,我们一般认为科幻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的(至少是看上去很科学的样子)。
您是怎样与科幻结缘的?最初写科幻的触发点是什么?
我的阅读和写作都是从泛幻想开始的,有时候需要合理化幻想元素的设定,尤其是在近现代背景的作品中,科学化会对作品的风格造成一些微妙的影响。后来在一些作品中陆续接触到一些科幻作品的常见元素和常见母题,很自然地产生了兴趣,之后也用这些老梗写过一些东西,那些才是可以正经划进科幻分类的作品。没有什么特别的触发点,那个时候在给杂志投稿,只要想到一个还可以的梗就会写一写。
第一次和您聊天的时候,您为什么说自己是个生活贫瘠的人?
你看这次访谈就能看出来,我是一个性格非常模糊的人,对很多事都是。这样也好,日常生活也没有什么亮点,因为社交生活比较干瘪,常常都是一个人做一些独处的事,看看书看看电视剧什么的,有时候也会觉得没意思。
那您是科幻迷吗?对科幻的兴趣和科幻的交集可以分享一下吗?
感兴趣,但不狂热。所以我一般不用科幻迷这种标签介绍自己。发表过一点科幻向的作品,但是没有参加过社团。平时看到科幻相关的消息会多看一眼。后来因为这方面的经历,去一个科技文化媒体实习过一段时间,再后来又带来了一些其他的机会。经验和经验之间有种微妙的连锁反应。
看您的作品文风大多矜持冷静,您在生活中属于什么性格呢?会把自己的性格融入到创作中吗?
黏黏糊糊的性格。风格应该是会受性格的影响,我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不好说。但是写东西当然会有自己喜欢的风格,我喜欢矜持和克制的风格,虽然学不来。我喜欢的作品中有一些在这方面非常出色,这是我的一个偏好。
看了您的几篇科幻作品,爱情中掺点科幻,科幻中又有爱情,您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科幻爱情小说作者吗?目前国内有科幻爱情小说家这个说法吗?代表人物是谁?
首先我认为划分科幻爱情小说家这个类型是没有意义的。最大的作用可能是方便宣传营销的时候给作者打标签,所以我觉得也不存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不排除我孤陋寡闻的可能)。
爱情是文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母题。带有幻想元素的爱情小说,或者是在幻想小说中有感情戏,我比较倾向于这两种说法,而我通常做的是前者,也曾因此被诟病作为科幻作品“太软了”。
您写过的小说类型很多,那您觉得科幻小说是什么样子的?
一种很有趣的小说类型,还有很多值得发掘的东西。它可以是任何样子,不要用类型来拘束文艺作品,这是我的观点。科幻的元素运用在不同的地方会发挥出不一样的效果,这是很有趣的事情。
现在保持在一个什么样的写作节奏上?
我一直写得很少。最多的一年写了十万,一般都在五万左右徘徊,像去年只写了两万左右。稍微问一下其他作者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太少了,不管是作为正式作品还是练习。
您创作的状态是怎样的?
写得很少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脑洞,没有灵感,很苦,有时候想写都不知道写什么。状态大概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好不容易终于想出了一个梗→努力构思→天哪,构思好难→这样应该差不多可以了!→赶紧写写写→写完了!
写作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段还是根据灵感即兴创作呢?如果出现拖延症或者瓶颈期会怎么办?
现在因为是有计划,比如这段时间应该把什么什么写完,一般是已经准备好了的梗,需要仔细构思然后写出来就好。那么就会一直找时间写,直到写完。具体时间不固定,所以期限往往无法预料,拖延症是家常便饭。以前试过瓶颈的时候读写作理论书(我管它们叫写作的心灵鸡汤),后来发现没有用,就是赶紧写,能写多少算多少。没有梗的时候就麻烦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搞个长篇!至少能写个一年!这个问题最近也在慢慢想办法,总会有解决办法的,否则就是创作生命的尽头。
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这次比赛投的作品《断线》的一些想法吗?
这是命题作文,题目跟眼镜相关,初稿是2014年写的,那时候VR刚刚开始有点热度,忘记细节了。这个构思是非常顺其自然的,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但也自认没什么亮点。它呈现的是一种观点对立,人们选择是否接受一种新事物,会导致日常生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不评判,只是展现一种变化的可能。
有没有想过您自己的作品能进行影视化的二次开发?
如果可能的话很好呀,但是目前完全不抱期待,因为作品太少,也不成熟。
您有没有一直想做但没有尝试的事?
谈恋爱……?开玩笑的。舞台演出吧!最近突然有这种想法,乐队或者戏剧之类的都很棒!
如果可以生活在别处,您最想生活在什么时代的什么地区?
完全没想过,觉得现在就挺好的,可以的话想去未来看看,但是长期生活还是算了。暂时对地球以外没有兴趣。
对于创作,有自己未来的规划吗?
只要继续在写,就是胜利。走一步看一步,不敢有过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