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筛选
投递
已选
2019-07-25 12:24
陈天桥:侵入式的脑机接口要普及商用对个人恐难接受

对于Neuralink侵入式的脑机接口,致力于脑科学前沿技术探索和资助的华人企业家陈天桥,表示如果是为了治病救人,打开头盖骨,放入电极,在这一领域早已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比如加州理工学院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Chen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已经实现了让瘫痪病人用意念精确控制机械臂,甚至模拟触觉。但是如果是希望对普通大众进行商用服务,那么情况则全然不同,哪怕是最少的侵入,对于政府和个人而言也是很难接受的。 科技前沿 #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投递人: 绿光
1
评论
分享
2019-07-25 12:23
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只有植入缝纫机比较有新意

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的研究项目是国内脑机接口领域成绩最突出的。洪波教授团队已经与301医院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合作,利用一个癫痫病人在做神经监护的状态下得到的大脑信号,接上脑机接口的系统,就能实现准确打字。洪波表示“马斯克的团队做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计划展示,包括微丝电极、植入缝纫机和处理芯片等等,但其中只有植入缝纫机比较有新意,其他事情都是我们领域已经在做的。”

在针对Neuralink所选择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方案回应时,洪波表示:“这和我们现在做的脑机接口方案所见略同,只是我们考虑到临床的可行性,把电极放在颅骨里,并不直接接触神经细胞。”

洪波教授也认为,Neuralink的发布会主要是为了吸引人才,不具有重大的创新。
科技前沿 #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投递人: 绿光
0
评论
分享
2019-07-25 12:23
杜克大学神经工程中心主任: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吹嘘的成分更多

早在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时,杜克大学神经工程中心主任Miguel Nicolelis教授就演示了一个下肢完全瘫痪的年轻人,用脑电波指挥“机械骨骼”为世界杯开球的案例。“Nicolelis也在试图把这个技术应用到临床当中去,当然这会更复杂。”洪波教授表示。 Nicolelis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对马斯克的Neuralink脑机接口项目做出回应。他告诉记者:“他们的计划距离实际的发现或者产品还非常遥远,也没有远见和清晰的临床应用的规划,不会对这个领域形成改变或者开启一个新的方向,只是一些小花招,吹嘘的成分更多。” 科技前沿 #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投递人: 绿光
0
评论
分享
2019-07-25 10:22
脑机接入恐怕还是科幻阶段

马斯克最近宣布,旗下的初创公司Neuralink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可快速读取脑信号,引发关注。虽然Neuralink公司的脑机接口系统在通道数量方面有较大改进,不过科学家依然认为,目前将人工智能与人脑结合起来的大胆设想仍是科幻阶段。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大卫·施耐德也对大脑与超级计算机融合的设想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一个主要的限制是大脑的一系列区域被用来处理不同任务,而植入物一次只针对一个部分。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工程学教授拉玛娜·温贾穆里则标书,“我很高兴他们没有说我们要读懂你的思想、你的想法、你的记忆,而是就此打住了。如果他们这么做了,我一定会大笑不止。”

也许要达到科幻片中的大脑与超级计算机融合的设想还有很长的路,不过也许目前的脑机接口技术突破在帮助残疾人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科技前沿 #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投递人: 刘允
0
评论
分享
2019-07-25 10:20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挑战重重的“黑科技”

被称为“硅谷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最近宣布,旗下的初创公司Neuralink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可快速读取脑信号,并有望在明年年底之前开始对人类进行试验。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侵入式的大脑信息采集方式,Neuralink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是不可回避的。

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将对脑部的损伤降到最低,并且随着植入时间延长,穿刺电极被炎症细胞包裹,理论上会导致信号缺失;第二个挑战在于电极植入部位的精准选择、信号的有效分析,需要对大脑功能结构和活动方式的深入理解;同时,在信号控制、微制造等领域,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这一技术能否在健康人士身上运用也值得探究,在伦理上更需要严格把控。
科技前沿 #脑机接口技术畅想#

投递人: 刘允
0
评论
分享
2019-06-04 14:24
美将发射"太阳帆"飞行器:重5千克 展开面积32平米

美国行星学会日前表示,其“光帆2号”飞行器计划本月22日搭乘“猎鹰重型”火箭升空,如果任务成功将成为首个在地球轨道上受控运行的“太阳帆”飞行器。

“太阳帆”飞行器利用太阳光的光子动量作为动力。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太阳光中的光子也像其他粒子一样有动量,虽然这种动量非常微小,但用光帆收集这种动量,可以在太空中驱动飞行器前行。这不同于太阳能电池板将阳光转变为电能,而与帆船的风帆利用风力相似。“太阳帆”飞行器由于不需要燃料,被认为是未来太空探索的一种重要工具。
科技前沿

投递人: Haze
0
评论
分享
2019-06-04 11:25
真全面屏时代再次拉近距离,小米、OPPO公布屏下镜头方案!

虽然最早提出全面屏手机概念的是夏普,但距离真正的全面屏还有一定距离,而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前置摄像头的问题。

虽然屏下摄像头的概念很早就已经提出,但想要实现这样的设计并不容易。OPPO副总裁沈义人在微博放出一段视频,其中展示的内容就是应用于OPPO手机的隐藏式屏下摄像头技术,视频中所展示的效果确实已经做到“隐藏”前置摄像头的目的,但对于实现这项技术的原理问题,沈义人并没有做出更多的解释,不过在OPPO申请的发明专利文件中,对于这项技术却有着非常详细的介绍。

与OPPO同天公布屏下摄像头技术方案的另一家厂商是小米科技,不过从小米科技官方公布的实现原理与OPPO略有不同,在用户日常使用无需开启前置镜头的时候,“隐视屏”将会通过驱动芯片配合正面屏幕的透光部分显示正常的屏幕画面;当用户需要启动自拍功能的时候,前置镜头将会与“隐视屏”调换位置,由前置镜头配合正面屏幕透光区域获得进光量实现拍照功能。
科技前沿

投递人: Haze
0
评论
分享
2019-05-27 09:28
“大脑盗梦空间”:人造大脑将更好地洞悉人类大脑

RNA和DNA,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承载着一种持续存在和繁衍的化学动力,它编织着地球的生命之线,亘古不变。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的大脑非常发达,现已进化至可以构建人造大脑的程度,通过人造大脑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分析人类大脑。

RNA和DNA,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承载着一种持续存在和繁衍的化学动力,它编织着地球的生命之线,亘古不变。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可将地球进化时钟追溯至40亿年前,专家们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能了解到基础生物学、土地管理学和临床实践应用,这些人工智能模型将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癌症、预测火灾扩散、提高CRISPR-Cas9基因编辑性能。
科技前沿

投递人: Haze
0
评论
分享
2019-05-24 15:39
谷歌通过图灵测试的AI实测:4次成功完成任务,3次靠的是人工

作为全球AI第一大厂,“人类希望”的寄托,谷歌,竟然干出用真人伪装AI的勾当。
所以刚一被《纽约时报》曝光,圈里立即炸开锅。

核心所指,就是去年亮相的那个真假难辨的打电话AI:Duplex。

01.实测成功4次,3次背后是人工
02.爱尔兰口音的谷歌“AI”
03.谷歌官方:1/4电话由人类拨出
04.谷歌回应:出于对餐厅尊敬

《纽约时报》猜测,可能是Duplex系统的学习速度还没那么快。
因为之前The Verge的相关报道中,还提到了另一个原因:这项技术还很年轻、使用有限。目前谷歌仍在使用人工呼叫来帮助获取数据、训练AI。
但无论如何,谷歌一手塑造的逆天AI,这次算是破功了。
大家习惯了“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的说法,但谷歌在应用级人工智能产品中,玩起“人工”+“智能”的模式,依然令人震惊。
科技前沿

投递人: Aldrich
1
评论
分享
2019-05-24 10:29
吸烟者中风复发风险倍增

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的徐格林教授及其同事在著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AHA)发文揭示吸烟和吸烟量对曾患中风患者中风复发风险的影响。

研究人员对3069名首次中风后幸存者(在中风后存活至少三个月)开展了跟踪随访研究,其中1331人从不吸烟,263人曾吸烟但已戒烟,1475人当前为吸烟者。而在当前吸烟者中,有908人在中风后几个月内戒烟。

研究结果显示,与从不吸烟人群相比,曾吸烟人群中风复发风险增加了16%,首次中风后戒烟人群中风复发风险增加了31%,继续吸烟人群中风复发风险增加了近一倍(93%)。而在继续吸烟人群中,每天吸烟不超过20支人群中风复发风险较从不吸烟人群增加了68%;而每天吸烟超过40支人群中风复发风险更是达到了从不吸烟人群的2.7倍。
科技前沿

投递人: 豫东人
1
评论
分享

上拉加载更多...

微博
QQ空间
取消